荆州如何借力“金三角”,抢抓中部崛起C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8:33:00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苏园 见习记者 肖丹 通讯员 吴晗)如何让“金三角”的腹地强起来?7月10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建功支点·荆州争先——‘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会议,专题解读《荆州市整体提升区域协同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方向,提出到2027年,全市GDP占宜荆荆恩城市群比重达到26%左右,超700亿元县市区达到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到2030年,全市GDP过千亿县市区1个,荆州连接汉襄宜“金三角”、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

“四大维度”构建“金三角腹地”协同新格局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松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为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荆州将依托汉襄宜“金三角”腹地、全国流通节点与交通枢纽的独特优势,聚焦“四大协同维度”:

强化组团联动,推动市内县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荆州新城“三高地四中心”建设;推动荆江公一体化建设,突破交通瓶颈,依托“2+2”开发区体系深化产业融合;加快监利市域副中心建设,协同石首市、洪湖市联动发展,打造荆州东部强劲增长级;支持松滋打造县域崛起排头兵,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融合发展。

发挥链接优势,对接融入汉襄宜“金三角”。突出成果转化、文旅互促,深入对接武汉都市圈。充分借力武汉科创资源和政策优势,高标准建设运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州分中心,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区;突出交通互联、民生共享,协同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对外同辐射、对内成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突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落实国家战略,提升荆州在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的地位。全面助力中部地区崛起。紧扣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加强与中部六省在粮食、煤炭等方面产业协作;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落实《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动与湖南“三市一区”联动发展。

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县域“1+2”主导产业,争取更多产业集群挤进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力培育百强县、千亿县;加快推进县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加强社会治理多元化。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行动。

“四个核心区”夯实支点建设根基

荆州作为农业大市,在支点建设中,“三农”部门如何实施好区域联动战略,助推全市区域协同力整体提升?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邓芬介绍,2025年,荆州将锚定奋力打造新时代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任务目标,聚力建成“四个核心区”。

加快打造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核心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建好“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持续巩固全国淡水产品第一市、全省油菜产量第一市、全省粮食产量第二市地位。2025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062.5万亩、总产91亿斤以上,打造更加丰饶的“荆楚粮仓”。

加快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核心区。做强优质稻米、淡水渔业、水生蔬菜、禽蛋等优势产业链,加强精深加工;擦亮“江汉大米”“洪湖莲藕”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核心区。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荆州基地、长江大学和荆州农科院科创实验室为创新策源地,积极融入“洪山实验室”;培育15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石首市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洪湖市建设国家特色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县。

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核心区。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和水电路气网建设质量,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六维发力”赋能“当枝松宜东”县域融合实践

“当枝松宜东”是“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片区,松滋市如何在“当枝松宜东”县域融合发展联盟中体现更大作为?松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金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松滋的“挑大梁”路径。

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当枝松高速及武松高速松滋段2026年通车;加快推进当阳至石门高速公路松滋至洈水段、武松高速西延线、宜常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及宜常高铁松滋站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动工。

推动重点产业互融共进。以云图、史丹利、宜化等企业为龙头,推动磷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攀升,参与打造“宜荆荆”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磷盐氟化工耦合发展;加快建设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

推进乡村振兴互助共兴。联合推广“楚味在滋”“松滋鸡”等品牌;共建优质稻米、油菜、淡水产品及柑橘茶叶产业集群,打造柑橘和鄂西南名优茶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松滋柑橘”的市场份额。

推进生态环境联保联治。落实长江大保护,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参与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和联合执法;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推进资源要素互通共享。深化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司法协作,持续推进“当枝松宜东+3”人力资源合作。

推进交流互动合作共赢。联合举办“当枝松宜东”干部培训、体育赛事、文旅活动及学生研学交流,深化城市商会联盟合作。

“四同”策略打造“荆江公”一体化强劲引擎

坐拥浩吉铁路与长江“十字交汇”黄金节点,江陵如何激活枢纽优势赋能“荆江公”一体化?江陵县委常委、副县长方文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发挥“居中”优势,推进规划同编。抢抓“十五五”规划关键期,联合中心城区、公安县谋划快速通道、低空经济等一批重点项目。

发挥“枢纽”优势,推进交通同网。推进武松高速(含观音寺长江大桥)、G234、G351改扩建及荆监快速通道、机场快速通道;融入荆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加快煤炭储备基地二期、郝穴作业区码头及疏港铁路、铁水联运专用线建设,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同链。做强省级“煤化工产业集群”,加速华鲁恒升三期、中煤“煤化新”零碳园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联动荆州经开区、公安县共建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化工基地。

发挥“沿江”优势,推进生态同治。扛牢长江大保护责任,与中心城区、公安县协同实施长江保护提质增效行动,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编辑: 苏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