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情长 共赴荣光 杨燕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04:04:00    

千里援青情谊长。自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高度启动对口支援青海工作,十五年来,承担对口援青任务的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跨越万水千山,为青海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注入了奔涌不息的活力与生机。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深情奔赴。对口援青,是党和国家着眼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布局,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援青干部告别亲人,奔赴高原,与青海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从扶持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强化技能培训……一系列帮扶举措,一个个援建项目,如同细密的针脚,将希望与温暖一针一针绣进青海的发展蓝图,让各族群众真切触摸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这是一次使命必达的庄严承诺。为促进产业发展,援助各方深入调研青海的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助力青海打造特色产业体系。优质农畜产品带着高原的纯净,走向全国市场。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赛道上,援助省市凭借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与青海携手并肩,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献智献力,为青海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这是一幅勠力同心的壮美画卷。作为“中华水塔”,青海肩负着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神圣使命。在对口援青工作中,援助各方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重中之重,在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中,倾注心血与汗水。一草一木的守护,凝聚着援助者的深情与责任。特别是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如同守护生命般守护着青海的绿水青山,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生态命脉。

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改善民生是对口援青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援建的学校里,琅琅书声回荡,一批批援青的老师,用知识和爱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口。异地办学的模式,让青海学子走出高原,开阔视野,点燃了心中的梦想火焰。“组团式”医疗援青带来的先进设备和精湛医术,让健康的笑容绽放在群众的脸上。

这是一座凝聚力量的团结丰碑。援青干部和人才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经验,更是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通过悉心地“传帮带”,为青海培养出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青海高原上相互碰撞、交融,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团结,让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中。

血脉相融的十五年,携手同行的十五年。大爱无言,从一位位援青干部到一批批支援队伍,无数深情与担当化作永恒印记,镌刻在青海大地上。站在新的起点,希望青海在援青力量的帮助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书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青海日报》(2025年07月06日 第2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