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一座千年石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堡石城通过深挖历史底蕴、创新文旅业态、完善基础设施,正在逐渐成为这座古老县城的新名片,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走进吴堡石城,瓮城厚重的石墙上,“重巽”“望泽”等城门石匾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蜿蜒的石头小径串联起千年时光,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两侧,石砌窑洞院落错落有致,穿行于县衙、城隍庙遗址间,石砌马面、垛口与残存的砖木结构建筑交织,裸露的石墙肌理与斑驳的石碑、古钟共同守护着这座“活着的石头博物馆”。即使是工作日,依然有不少游客穿梭期间,沿青石阶拾级而上,轻抚着斑驳的条石,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近年来,吴堡石城围绕“武备文化”旅游IP,重点打造军事区、行政区和商业区三大板块,引入了包括古代军事区文化展示、武备甲胄实景体验、古战场沉浸式游览、军营美食品尝等全新项目,不断丰富景区文旅业态,吸引着周边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与此同时,吴堡县还在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文旅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不断提升着景区的承载能力与服务质量。山脚下,石城游客服务中心的项目工地里,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的劳作着。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模拟场景展示厅三部分组成。
“项目正在施工外墙干挂石材、屋面石材铺贴及室外景观工程,预计7月底完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集石城景区游客服务、全域旅游、游客集散、地方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成为吴堡文化对外开放交流的新窗口。”石城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刘翔说。
近年来,吴堡县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总目标,着力打造“一轴两环”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完善“一文一武、一河一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景区业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去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7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7.1%。
“近期我们还将推出清爽榆林吴堡分会场系列活动,发放旅游市场消费券,策划黄河摄影及星空露营节等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基础设施提质、文化IP赋能、区域联动引流,不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吴堡县文旅局副局长郭峰说。
记者 姬洲僕 闫宇涛 李小强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