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垄上的“新农人”接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3:48:00    

【来源:安徽日报】

“实在不好意思,蓝莓成熟还要10来天……”日前,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沃林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蓝莓垄上,负责人梁冬梅正半蹲着查看幼果长势,沾满泥土的手套还没摘下,兜里的手机已震动起来。她扶着膝盖直起腰,用袖口擦了把汗,对着手机重复起每日要说上好多遍的开场白。

时光回溯到2013年,这片如今生机勃勃的蓝莓园还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坡。坚硬的红壤里夹杂着碎石,稀疏的杂草在风中摇晃,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刚开始啥都不懂,跟着技术员学修枝、测土壤、调水肥,冬天冻得跺脚,夏天晒得脱皮。”回忆起创业初期,梁冬梅至今印象深刻。如今,500亩园子里,200亩标准化种植区整齐如棋盘,智能滴灌系统昼夜运转,曾经的“门外汉”已成为“土专家”。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乡邻被吸引加入。“土地流转拿分红,家门口上班挣工资。”50岁的石登华算起账时眼含笑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120余户村民从中受益,曾经的荒山坡真正变成了大家的“钱袋子”。

近年来,沃林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起“种植+旅游+深加工”的发展格局。蓝莓园内,垂钓池波光粼粼,研学基地里充满欢声笑语;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深加工车间内,蓝莓原浆、果干等多款产品整齐排列。据介绍,今年整个园区的综合收入有望突破900万元。

在研学大厅的窗前,梁冬梅的女儿陈婕正对着电脑记录着蓝莓生长数据。这位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新农人”,2018年放弃都市白领生活,带着科技与闯劲回到家乡。“妈妈那一辈用汗水拓荒,我们要用科技耕田。”陈婕继承了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牵头打造的悠蓝山蓝莓生态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创新的“保底收购+采摘+研学”模式,使园区综合收益提升超30%,仅今年4月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

“现在研学游正热,等秋天忙闲,我们准备把西侧菜地改种小麦。”说起未来的规划,这对母女俩眼里泛起柔光,“现在的孩子们需要知道粮食怎么来、汗水怎么流。我们的园子不仅要产蓝莓,还要成为传承农耕文化的课堂。”

记者 李邦军 通讯员 姚童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