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扎根韶关27年的中国500强民企:曾打破外企技术垄断,为中国企业“争了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10:35:00    

近日,“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这家由浙江人张中能1997年在深圳创办的企业,累计纳税超230亿元,还跻身2024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34位。

东阳光乳源基地

东阳光的产业崛起之路,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密切相关——正是在这里,东阳光打破了外企在关键领域的垄断,为中国企业“争了气”,并在2008年将上市公司总部落户韶关乳源。如今,“乳源东阳光”已是该公司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工人正在操作

据悉,20世纪90年代,作为铝电解电容器核心原材料的化成箔,市场与关键生产工艺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1998年,东阳光选择在乳源设立化成箔工厂,迈出了电子新材料产业的关键一步。“不甘受制于人”的东阳光联合西安交大持续攻关,最终推出成材率稳定在98%以上的腐蚀工艺,成功打破日企垄断。如今,其在中高压化成箔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一。

全厂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从乳源起步后,东阳光在此持续深耕。20余年来,累计投资超150亿元,建成涵盖电子材料、医药化工、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大型生产基地,这里也成为上市公司“东阳光(600673)”的总部所在地。2020年,东阳光创始人张中能离世后,其子张寓帅逐步接过管理重任,继续推动企业在韶关及全球的产业布局。

生产车间

如今在乳源,东阳光的集聚效应焕发新活力,已形成两大核心产业:一是铝箔产业,年产铝箔系列30万吨,客户遍布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松下、富士通、三星等国际品牌均在其中;同时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压腐蚀箔基地,年产高中低压腐蚀化成箔8000万平方米,其“高中压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腐蚀扩面新技术”等核心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电子铝箔、中高压化成箔产销稳居全球第一。二是氯碱化工和氟精细化工产业,广东最大的电化厂在此落地,为广东电子、新能源等行业提供关键化工原料。

东阳光的扎根,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集聚。通过电子材料、氟氯材料等产业的辐射,乳源吸引了国内外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高质量产业链群,从昔日的投资洼地蜕变为如今的制造业高地。而东阳光历经20余年发展不断壮大,已构建起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液冷科技五大产业集群。

这背后,离不开政企同心的“广东速度”:当年为保障东阳光项目落地,乳源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举债1500万元将高压线和水管架到厂区围墙边,一期项目建设仅用了不到8个月。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东阳光不断加大在韶关的投入。

考虑到韶关是“东数西算”这一国家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的唯一布局地、华南地区独有的数据中心集群,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算力集群,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东阳光瞄准数字经济前沿,积极拓展液冷解决方案,其超级电容及全球独家专利产品积层箔电容器,与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器需求高度契合。

今年2月,韶关市人民政府与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计划在韶关建设液冷设备制造基地、超级电容生产研发基地,共建AI创新材料研发中心,聚焦AI算法优化等前沿技术,这一合作也成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绿色发展的重要助力。

产业布局持续深化的同时,东阳光在韶关的脚步不断提速。今年8月,韶关市东阳光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由东阳光全资持股),聚焦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制造;同月,东阳光药(06887.HK)吸收合并东阳光长江药业后,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可以看到,从乳源的一间工厂到全球产业舞台,东阳光的成长轨迹里,藏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韧性,也写着韶关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故事。

文 | 记者 欧阳志强

图 | 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