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希望让孩子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时受到人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机构通过“沉浸式”“专属定制”等噱头吸引家长与孩子报名,将“冒险”作为活动宣传的亮点,甚至刻意设计了一些风险项目。这种营销策略和活动组织方式,或多或少背离了夏令营活动的初衷,更可能潜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此,相关部门与社会应形成合力,尽快完善夏令营活动的监管细则,明确活动安全标准、资质审核要求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家长来说,在报名时应重点核实机构的资质证明、安全措施、师资背景等信息,避免盲目追求噱头。
夏令营活动要严守安全底线,千方百计避免各种风险和隐患。一次农场的采摘、一次森林的徒步、一次对动物的观察……这些课程都需要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周全的安全考量。只有树立安全至上的意识,参加夏令营才会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6日 第01版
作者:戎玮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