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8月
漳浦荔枝季已悄然步入尾声
一场“荔枝保卫战”
历经一个多月的攻坚
最终以5万吨的销售战绩收官
今年漳浦荔枝迎来大丰收,但市场行情却给果农们泼了冷水——收购商减少、价格低迷,大量鲜果面临滞销风险。
素有“中国荔枝之乡”美誉的漳浦,凭借党委政府、企业、网红达人及科技金融的强大合力,破解“丰产魔咒”,实现了保丰收、畅销售、稳收益的目标。
闻令而动织密保障网络
漳浦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全县种植面积约5万亩。面对丰产带来的销售压力,漳浦县委县政府迅速从末端救助转向全链赋能,构筑起坚实保障体系。
6月23日,当果农在短视频中发出“一斤8毛,连运费都不够”的求助后,县领导立即带队深入果园调研,向农户郑重承诺:“绝不让一颗荔枝挂在树上烂掉!”
县委县政府主动充当起“红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达川食品、绿泉食品、神味天然食品、新润食品等多家企业达成收购协议,推动企业增加收购点位,提高收购规模。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紧接着,县里5天内连开3场座谈会,县荔枝产销监督专班和镇村荔枝产销专班火速成立;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快递企业,首重费用直降1.2元;农业农村部门分析市场走向,提供科学产销建议;税务部门上门落实税收减免,送上真金白银;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巡查,严打恶意压价、拖欠果款行为;电商企业积极分享经验,拓宽线上渠道……
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密集打出,鲜红荔枝带着果农的期盼与政府的关怀,从枝头飞向全国、从果园直达车间,让更多人品尝到这夏日的甜润。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企业担当化解滞销困境
一个多月来
绥安镇大埔村的达川食品收购点
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清晨采摘下的荔枝陆续运达
在绥安镇大埔村,农户采摘完荔枝准备装车 林素真 摄
“我家有200棵荔枝树,今年约产1万公斤。政府引着企业天天来收,根本不愁卖。”果农张火林激动地说。收购商林坤贵同样忙碌,自6月24日起每天凌晨5时开工,高峰期需10多名工人协助。
达川食品在全县设立30多个收购站点,保障了荔枝高效流通。为应对高峰,公司还紧急在漳州高新区和南靖租用场地与冻库缓解仓储压力。
车间内,两条生产线高效运转:一条生产线上,新鲜荔枝经过清洗、消毒、烘干、密封包装等工序后,被冷冻保存;另一条生产线上的荔枝被制成果浆原料,将出口到欧美地区,让全世界品尝到漳浦味道。
作为多家国际品牌的独家果蔬原料供应商,达川以先进设备和成熟工艺,畅通了荔枝销售渠道,更延伸了产业链。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绿泉食品、神味天然食品、新润食品等企业同样勇于担当,加入收购行列。四家企业日均收购量约2000吨,年收购量从去年3100吨跃升至4万吨。
流量助农开辟云端市场
“网红+直播”
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助农“销量”
成为今年“荔枝保卫战”的重要力量
漳浦团县委联合绥安镇麦埔村,在乌石荔枝采摘节现场举办“青耘福建 青‘荔’助农”直播活动,组织60余名本土主播深入果园。当天直播累计观看量超50万人次,有效拉动线上线下销售。
本土博主Eileen蔡晓惠用乡音讲述乡愁。海外博主Joe将漳浦荔枝推向国际社交平台,用跨文化传播打开新市场。身为网红的县政协委员徐慧莹也回到家乡大埔村,开展直播带货公益助农活动,1小时内让本地荔枝销量突破5万公斤。
据统计,自6月25日起借力“网红+直播”销售以来,漳浦荔枝快递日均发货量达3.3万件。按每件2.5公斤计,日均销售荔枝约8.25万公斤,日销售额约22万元。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官浔镇壕山家庭农场作为漳浦荔枝品种改良的先行示范点,近年来引入冰荔、御金球、仙进奉、巨美人等高优荔枝品种百余个。丰收时节,首席科学家、华南农大教授胡桂兵常在此为产业“把脉”,推动荔枝品种改良、错峰上市,打造差异化结构,满足多元需求。
此外,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亦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目前,漳浦荔枝以鲜果销售为主,深加工占比不足两成,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开发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还有很大潜力。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漳浦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福建省前列,当地果汁代加工产业已在全国占重要份额。
漳州德兴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分拣荔枝发往日本 林惠卿
得益于破解“丰产魔咒”的启示,漳浦县委县政府捕捉到更大机遇,于7月底谋划《食品专业园区产业规划》,剑指建设大型果汁和果蔬加工产业基地。未来,食品专业园区将聚焦解决荔枝、龙眼等水果保鲜难题,以精深加工化解鲜果滞销压力,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闽南日报》2025年8月18日1版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