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新能源车新工厂 以智能零碳拿稳绿色“接力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8:08:00    

长春曾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如今,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这里的一座零碳“智慧工厂”已实现量产。工厂里有哪些智能制造硬核实力?

总台记者 孙建德:我旁边的外观检测工位上,几辆刚刚完成组装的新能源汽车正在缓缓通过检测长廊。目前在这条生产线上,有两款新能源车型正在生产,这是该生产基地在2024年12月实现量产后,最先投产的车型。这个纯电车型生产基地,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工厂方面的消息,第一批车即将上市销售。

这个生产基地,年产能为15万辆,占地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分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车间。不仅大,这里也被称为超级智能工厂。12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此刻看不到几名工人。在物流区,有几百个自动搬运机器人正在来回穿梭,与一般工厂不同的是,这些机器人不依赖车间外部的二维码和线路标识,只依靠对方位的自主判断,就可以把物料精准运送到位。

更为壮观的,是这些像“八爪鱼”一样灵活伸缩的机器人,可以为全车的车窗安装玻璃,涂胶、搬运、嵌入,各种高精度动作一气呵成。

而这个由11个机器人协同作业、自动化率达100%的工位,有个浪漫的名字,叫“婚礼结合工位”。这个术语来源于德语的翻译,是对底盘与车身“合体”的形象比喻。

作为整车装配中技术难度极高的关键环节,底盘集成了车辆动力与行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与车身的结合精度直接决定了车辆整体性能。机器人将14颗大扭矩螺栓同步拧紧,设备精度可以控制到±0.1毫米以内,实现像手表齿轮一般精密,才能确保这场“工业婚礼”的完美落成。不仅如此,这里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总装车间300多套高精度拧紧设备,覆盖整车574个关键螺栓拧紧点,拧紧数据都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可以追溯15年。

而焊装车间以及电池车间的关键工序,也都达到了100%的自动化。高度智能协同的作业之下,每2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所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高度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所带给人的震撼。

除了智能,这里还是一座零碳工厂,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屋顶上,3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正在源源不断供应着绿色能源。此外,工厂还实现了生态废物100%回收、生产及生活废水100%循环使用。

可以说,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重构。这个生产基地的量产,也带动着相关产业的本地化落位及周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加速转型。目前有50%的零部件供应商位于生产基地3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

现在,打造先进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重点建设目标之一,而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正是生动的缩影。相信随着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上下游产业链的持续完善,长春这座汽车城,将逐步成为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马萍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