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筑热工知识
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是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求,在外围结构设计中,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合理解决保温与隔热问题,建筑构造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围护结构的传热
1、传热方式与过程
传热方式
热对流: 自由流动 强制流动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流体中一部分热对其它部分相对移动,同时具有热能量搬运现象。
热传导:高温处之分子向低温处之连续不断地传递热能的现象。
热辐射:热能按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现象。
传热过程
吸热——传热——放热
图3-5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图3-5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吸热:是指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从室内空气中吸热的过程。
传热:是指围护结构内部由高温向低温一侧传递热量的过程。
放热:是指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向低温的空间散发热量的过程。
每一个传热过程都是三种基本热传递方式的综合过程。
2、围护结构的热阻
热阻:反映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的综合参量。
R0 = Ri + R + Re
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i,内表面吸热阶段遇到的阻力,称内表面换热阻,又称感热阻。
Re,在外表面散热阶段所遇到的阻力,称外表面换热阻,又称散热阻。
R0越大,则通过围护结构所传出的热量就越小,说明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好。反之, R0越小,则通过围护结构传出的热量就多,说明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差。
3、材料的导热系数
材料的导热系数(λ) :是衡量材料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其物理意义是在稳态
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K)。
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材料的容重有关,容重大的材料,一般其值也大,容重小的材料,其值偏小。
在建筑热工设计中,一般把导热系数λ值小于0.29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隔热材料。
二、提高围护结构热阻的措施
1、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
围护结构的热阻与围护结构的厚度成正比关系。
厚度增加——自重增加(结构)、材料用量增加(经济)
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恰当地选择保温材料是件复杂的工作。因为资料等给出的导热系数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侧得的。应选用与实际情况接近的数据。
保温材料
按材质构造分类 多孔的、板(块)状的、松散的
按化学成分分类 有机的、无机的
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问题,不仅考虑其物理性能,还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耐火性、耐腐蚀性等;同时,还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构造特点、施工工艺及经济指标等因素。
3、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
⑴单一材料的保温结构
特点:构造简单,使用灵活,但一般强度较低,无法起到承受荷载的作用。
质轻、高强的保温材料,是其理想的材料。
⑵复合材料的保温结构
当轻质、高强材料尚缺,或采用单一构造处理困难时,则可采用多层材料复合的办法解决。
保温层放置的位置,从保温效果考虑,以将保温材料放置在室外一侧为好。这是因为:
a. 保温材料设置在低温一侧,能充分发挥保温材料的作用。
室外—保温材料,材料空隙多,导热系数小,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散失的热量小。
室内—结构材料,材料蓄热系数大,其表面温度波动小,对室内热稳定性有利。
b. 保温材料放置在外侧,使墙或屋顶的结构构件受到保护,减少温度应力。
c. 保温材料放置低温一侧,减少保温材料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的可能性。
当然,保温层放置低温一侧,也有不足,放置在外侧,必须加保护层;对于间歇采暖的房间,如电影院、体育馆,其保温材料放置内侧更有利。
⑶夹层保温结构
在复合保温结构中,当保温层需要设置保护层,对保护层既要防水,又要能防止室外各种因素的侵袭。于是设计时常采用半砖墙或其它板材结构来处理,这时整个结构便成了夹心构件。
夹层可以是保温材料,也可以是夹空气层。
空气层应处于密闭状态,不允许在夹层两侧的结构层上开口、打洞。另外,为了提高空气层的保温能力,也可利用强反射材料,粘贴结构构件的内表面。
4、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构造
外围结构中,保温的薄弱环节:门窗洞孔、结构转角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过梁、圈梁等。
除门窗洞孔,墙上的其它构件主要是有关“冷桥”部分的保温问题。
冷桥或热桥: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 它们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低。这些保温性能低的部分我们通常称为“冷桥”或“热桥”。
三、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
1、蒸汽渗透现象
水蒸气分压力: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水蒸气分压力,记作Ps 。
其值反映了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水蒸气含量越高,水蒸气分压力也越高 ,饱和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叫水蒸气饱和分压, 记作Psb 。
蒸汽渗透:当围护结构两侧出现蒸汽分压力差时,则水蒸汽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分压力低的一侧渗透,这种现象被称为蒸汽渗透。
2、蒸汽渗透带来的危害
结露:冬季,由于围护结构两侧存在温度差,结构的两侧从内侧到外其外其温度是不断变化的,水蒸汽通过围护结构渗透过程中,遇到露点温度时,蒸汽含量达到饱和并立即凝结成水。
结露 表面凝结 内表面装修脱皮、粉化甚至生霉。
内部凝结 致使保温材料失效。
3、保温围护结构的隔蒸汽措施
构造设计中,常在围护结构的保温层靠高温一侧,即蒸汽渗入的一侧,设一道隔蒸汽层,这样,可以使水蒸汽流在抵达低温表面之前,其水蒸汽分压力已得到急剧下降,从而避免了内部结露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