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嫁接期可收入近1.6万元,抚顺这个团队有点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7:04:00    

春日的早上,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赵家村大靰鞡草沟里雾气缭绕,孟丽红率领13名嫁接员向山上的红松林走去。她们装束相似:斜挎包里装满接穗条,胸前挂着嫁接刀片,右兜塞满塑料条。

每年的这个季节,这支女子嫁接队都会以本溪市草河口镇为原点,开启红松嫁接之旅。这些年,除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也留下了她们的足迹。

这一次,嫁接队要对赵家村3万棵红松树实施嫁接。“我们队在东北红松种植区小有名气,每年接活儿不断。干完这里的活儿就得往黑龙江赶了,那边还有24万棵树等着我们。”孟丽红说。

17年前,从一家企业下岗后,孟丽红开始学习红松嫁接技术,因草河口地区红松苗圃多,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新“舞台”。而后,随着红松籽走俏及红松种植面积扩大,树木嫁接需求逐渐旺盛起来,孟丽红干脆组团干活,嫁接队有农民、下岗工人、退休职工,清一色的“半边天”。

孟丽红身旁,64岁的金辉手法熟练,只见她用刀片截去枝头,顺手撸掉周边的松针,继而从挎包里掏出接穗条切下顶芽,插进砧木切口,再用塑料条缠好,很快就完成一个芽口嫁接。她说:“熟手嫁接一个芽也就一两分钟,活儿不累人,非常适合我们妇女,要说辛苦主要是风吹日晒和爬坡上坎。”

李淑凤是草河口镇草河口村农民,经省农科院森经所红松专家技术培训后,也加入红松嫁接队开始走南闯北,从贴接法到芽接法都是一把好手。两个月嫁接期就能挣1.6万元左右,还不耽误农时,这份工作让她非常满意。

红松嫁接看似简单,但要达成理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不容易,首先要保证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其次嫁接成活后还要较快结松塔,缩短收获周期。这些年,女子嫁接队红松嫁接成活率稳定在85%以上,砧木包括油松、樟子松、华山松等。

孟丽红揭开一个泡沫箱盖,里面装满接穗条,按一层接穗条一层冰袋整齐码放。“这些接穗条只能在红松休眠期采,因此冬天我基本是开车在辽东山区到处跑,专门寻找那些结松塔表现好的树木,采集接穗条回来放进冷库保存。”孟红丽告诉记者。

“红松真是我们山区农民的致富树。嫁接不仅可以提前七八年见收益,而且矮化树干方便采收。”赵家村村民常广录边说边忙着清理自家林地,准备今年扩种200亩红松。

(辽宁日报记者 胡海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