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针对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规范通知引起广泛关注。据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消息,自8月19日0时起,当地将全面暂停“一口价”与“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
据红星新闻,记者从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多个部门证实,该通知内容属实,并且相关部门正计划逐步落实这一规定,以确保各网约车平台严格执行。
相关通知。图/红星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一口价”引发争议并非首次,西安也并非首个计划取消此类订单的城市。而每次相关问题被提及,总能激起网约车司机的热烈讨论。
西安本地网约车司机阿斌告诉九派新闻,8月18日下午在网约车内部群获取了这一消息,起初觉得“不可能”,还质疑文件真假。看到新闻报道确认属实后,他感叹“终于出台了个好政策”。
8月21日,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网约车效益不好,不能完全归结于“一口价”等问题导致的网约车司机利益受损,因为当前网约车供大于求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必然会导致司机利益受损。从长期来讲,应该将一个城市的网约车控制在相对合适的数量,这样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1】多地出手严管网约车“一口价”订单
8月19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将全面暂停当地“一口价”与“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该通知明确指出,所有网约车平台需“立即停止低价营销”,包括但不限于“一口价”和“特惠单”等活动,并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行为。同时,平台在调整运价前,必须广泛征求驾驶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履行公示程序。
通知还强调了平台应“严格遵守价格法规”。平台需严格明码标价,不得利用数据算法和技术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交易,以及通过“大数据杀熟”等差别化定价方式实行价格歧视。同时,平台应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驾驶员接受与平台服务无关的附加收费,也不得以虚假优惠、拆分项目等手段实施不合理收费。
通知强调,各平台企业需深刻认识低价竞争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整改要求的严肃性,并立即行动,进行全面整改。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将联合价格主管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拒不整改或仍存在违规行为的平台,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派新闻注意到,网约车“一口价”并不是第一次引起争议,西安也并非首个出手严管网约车“一口价”订单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7月14日,广东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对3家网约车相关平台进行约谈,针对近期收到网约车司机大量投诉,主要涉及订单价格偏低、平台抽佣高问题,要求平台优化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不得强迫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7月11日,河南开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网约车平台开展行政约谈,针对“一口价”等订单产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情况,要求其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实施低价竞争,保护驾驶员的合法利益。
7月9日,江西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强化网约车行业监管联席会,要求全市17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停止低价竞争行为,合理制定运价规则。不得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推广,严禁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
【2】网约车司机:“一口价”订单单价低,最怕遇上堵车
这一政策对于西安本地的网约车司机意味着什么?多名西安本地的网约车司机告诉九派新闻,如果暂停“一口价”订单的政策能进一步落地,将是一项对网约车司机利好的政策。这不仅能让司机收入更稳定,还能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口价”订单是指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该订单不仅单价偏低,若遇上堵车的情况,接送乘客时间将大幅拉长,而司机只能按照约定的一口价进行收费。
西安网约车司机小梅举了个例子,特高峰期时,十公里的“一口价”订单合到每公里约1.6元,堵车风险大,但价格不会因此有任何变化。
阿斌告诉九派新闻,西安景点附近的堵车情况时而较为严重。如果按照正常实时单,堵车的情况会给予司机一定的补贴,但是一口价的订单只能按照约定的价格收费。他记得,曾接到平台派发的“一口价”订单,去西安著名景点“大雁塔”附近接乘客,因路上堵车严重,“接人花了1个小时,又半小时送乘客,一个半小时,我到手只有18.9元。”
21时22分接单,22时40分将乘客送达。图/受访者提供
“按平台的规则,乘客只要愿意等,你就必须去。你取消是绝对不行。”阿斌说,网约车司机单方面取消订单会被扣分或罚款,一旦司机分数低于一定标准,就会被平台封禁接单资格。小梅跑网约车两年,比起扣分,她最害怕罚款。虽然她从来没有直接取消过订单,但有一次接单后突发身体不适,她向乘客打电话解释了情况,麻烦对方更换车辆,乘客也表示理解,可平台仍然扣了其6元,“申诉不通过,我把输液的照片传上去都没有用。”
“你可以选择不接‘一口价’订单,但平台就不给你派单了,会导致接单等待时间长。”阿斌试过很多方法对抗“一口价”,他曾直接关闭过后台的“一口价”接单按钮,“关了四五个小时,平均下来一个小时只能有一单,为了接单我只能打开。”阿斌每天早上7点出车,夜里12点收车,除去中间休整、吃饭的时间,每天出车时长超12个小时,为了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接单量,他只能一直开着后台的“一口价”的特惠订单。
小梅也表示,不开特惠订单,有时一两个小时都没有单。“后台特惠按钮一打开,秒进单。”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与多位当地的司机咨询过程中发现,许多网约车司机不约而同都提到,“一口价”有时会影响服务质量,引发司乘矛盾,“司机赚不到钱,然后平台又要求说司机要给乘客一个好的服务态度。”阿斌说。听他说,有同行为了节省成本,接特惠订单时不开空调。
阿斌记得,8月18日下午,他在司机群里看到的消息,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当地将全面暂停“一口价”与“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终于出台一项好政策。”
【3】专家:需厘清平台、乘客、司机三方的责权利边界
事实上,近年来,网约车“一口价”等相关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引起争议。早在2023年,网约车平台“一口价”订单就曾引发过一轮大规模讨论,曾有专家分析,相关争议与整个网约车行业运力逐渐趋于饱和相关。
据21财经,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教授指出,网约车市场出现供需失衡,需求端增长停滞甚至萎缩,但供给端依然有大量劳动力涌入,就会出现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劳动收益下降、恶性竞争等情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友浪也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网约车市场供需失衡,城市的网约车平台数量增加,许可运营的车辆、从业驾驶员供给超出需求,导致大量车辆处于空驶状态,无法有效匹配乘客需求。
“除了供需失衡,平台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采取激烈的竞争策略,以低价促销和补贴等手段吸引更多乘客。这种竞争迫使驾驶员不得不降低接单价格,进一步压缩了司机的收入空间。”张友浪说。
在平台之间出现了互相压价的现象之下,“价格战”此起彼伏,谁的“特惠车”“一口价”价格低,谁就能赢得乘客。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曾表示,目前的定价机制中,平台掌握着定价主导权,司机、运力公司等行业组成部门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并不高,行业一直呼吁建立定价协商机制。
莫远明认为:“‘一口价’属于市场行为,在行业供给饱和、司机订单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单纯取消并不能完全缓解矛盾。”乘客端普遍接受“一口价”,而司机端则对“一口价”态度消极,要寻求这种模式的更优解,需要厘清平台、乘客、司机三方的责权利边界,科学优化定价机制、利益分摊机制、平台竞争机制和行业监管机制,在网约车市场供需平衡中实现动态监管、理性监管和人性化监管。
8月21日,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首先应该对这种政策表示肯定,但是在具体执行时,要考虑到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于不规范竞争或过度竞争的现象,当然要进行治理,但也要允许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洪涛认为,网约车效益不好,不能完全归结于“一口价”等问题导致的网约车司机利益受损,因为当前网约车供大于求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必然会导致司机利益受损。从长期来讲,应该将一个城市的网约车控制在相对合适的数量,这样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闫华阳
编辑 万璇 肖洁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